Details

Home  > News  > 公司新闻 > Details

汽车三包即将实行,质疑声音满天飞

Published:2013-09-02Author:Sources:Views:1234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三包)已于2012年6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打了“八年抗战”的汽车三包终得以实施,人们却存在着“千呼万唤”能否“始出来”的疑问。第一车网特与市场一线给您采集了来自各方的声音。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三包)已于2012年6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打了“八年抗战”的汽车三包终得以实施,人们却存在着“千呼万唤”能否“始出来”的疑问。第一车网特于市场一线给您采集了来自各方的声音。


新三包政策有何变化?

  整车三包有效期应不低于2年或6万公里

  整车三包有效期应不低于2年或者50000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主要总成和系统的质量担保期应不低于3年或者60000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

  购车60日内现安全质量问题可退

  车辆购买30日内,因质量问题出现车身开裂、制动或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时,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

  三包修理的零件应由制造商提供

  修理商应严格执行修理用零部件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修理商用于三包修理的零部件应当是制造商提供或认可,并检验合格的原装零部件。

  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更换2次后可退货

  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消费者选择更换或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更换或退货。家用汽车产品的易损耗零部件在其质量保证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易损耗零部件。

  车主:维权费用太高,规定太死

  处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需要对产品质量问题或者严重质量安全性能故障进行检验和鉴定的,按照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有关规定执行。

  在当下中国,独立的第三方汽车鉴定机构常年缺失,消费者若在遭遇纠纷时需寻求专业检验和鉴定,困难重重。而且检测标准不统一,很多消费者也不知道检测哪些项目对自己有利。很多消费者都把汽车三包当作维权利器,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论证和调整,很多的商家已经知道如何对付汽车三包带来的消费者维权,让人感觉这么久酝酿的专门维权工具非常鸡肋。而且30天退车时间也存在争议,应从具体的车况出发,从提车到使用,往往还得经过上牌,验车,装饰等等过程,而且很多第一次买车的车主由于是磨合期,往往30天内很少用车,这样的死规定让很多车主觉得不符合实际。汽车“三包”规定明确可退车的只能是“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但实际上很多车辆问题无法定性是否属于严重安全性能故障。而且汽车三包没有修好后保用的条款,很多的黑心商家往往会钻空子,尤其是那些在保修期边缘的车,商家修理完之后几天好好的,但可能没有彻底修好,不到一两个月又得进修理厂,而此时已经过了保修期,有理也没处去说,又不是所有的车主都精通汽修。

  经销商:为啥受伤的都是我

  在“三包”规定中,首先明确了第一责任人是销售者,即汽车经销商。不少汽车经销商对于汽车三包表示了担忧:汽车质量出现问题,其主要责任应该在厂家 ,经销商只是被动执行厂家的一些规定,但现在却让经销商为之买单,把本来生产商的责任也推给了经销商,缺乏公正,也给经销商带来不小的压力。达到汽车‘三包’要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相反,如果经销商完全依照“三包”要求来处理问题,消费者能否接受才是关键问题。而且在维修期间提供备用车也是很大的压力,消费者严重强势的经销商,在面对更强势的厂家时只能处于弱势地位,迫于接受厂家的种种潜规则。经销商总有种被暴利的感觉,消费者总以为经销商一台车能够赚好几万,其实,经销商也是被压迫的其中一员。员工工资,土地租金,抛开厂家支持外的广告支出,水电费,贷款利息,再加上其他的公关、杂项费,压得经销商也很无奈。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使得汽车经销商处于被动地位,造成厂家权利一边倒的情况。经销商属于有苦说不出啊!

  厂商:权责不明

  广州大巴出租公司表示,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而造成损坏的,厂家是不予赔偿的。这新的汽车三包的规定,但是很多消费者只注意到了维护修理,没注意到家在《保养手册》上注明的国各地该品牌的经销商联系电话。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在以上指定的经销处进行维修和保养,不需要回到购车时的经销商处维修和保养。这是便民政策。但是,如果者不在以上指定的经销商处保养和维修而导致车辆出现故障,厂家给予消费者的往往是脱保处理,也就是说,修理费用自付。很多消费者在不合规的修理厂修坏了车也来找厂家,真的是让厂家也很为难。而且第一个吃螃蟹的北汽,也是让厂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厂家不怕这些投入,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这让厂家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Tags: